全球华人华侨共同富裕联合体凝聚力量共赴共富之路,深刻领悟两会精神要义

来源:全球华人华侨共同富裕联合体

全球华人华侨共富联合体的重要意义

   全球华人华侨共同富裕联合体的成立,是在时代发展潮流下的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创举。它如同一个强大的磁场,广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华人华侨分布在世界各地,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和社会资源。

    全球华人华侨共同富裕联合体的出现,为这些分散的力量提供了一个汇聚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华人华侨能够跨越地域和文化的界限,携手共进,共同追求富裕的目标。从人心层面来看,它让身处异乡的华人华侨感受到了来自同胞的支持和温暖,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在共识方面,大家围绕共同富裕的目标达成一致,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智慧的凝聚则体现在成员们分享各自的经验和见解,为联合体的发展出谋划策。力量的凝聚使得华人华侨能够整合资源,形成强大的合力,在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例如,在一些海外地区,华人华侨通过联合体共同投资项目,不仅实现了自身的经济增长,还带动了当地的发展,提升了华人华侨群体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

共同富裕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新征程上的重要战略任务加以部署与推进。实现共同富裕,这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更是马克思主义为未来社会设定的理想样态。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描绘未来社会的显著特征:“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以致尽管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所有的人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还是会增加。”   

    回顾历史,自古以来人类就有对共同富裕的憧憬和向往,中国古代的“小康”“大同”理想,近代西方的“乌托邦”构想,都体现了这一点。然而,在社会生产力不发达、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社会中,共同富裕只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直到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并描绘出未来美好社会的蓝图,共同富裕的基本轮廓和理想样态才得以科学呈现。对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导致的两极分化的批判,是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产生的逻辑起点。

    在19世纪,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并没有根本改善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社会贫富差距反而进一步扩大。恩格斯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得到的仅仅是最必需的东西,仅仅是一点点生活资料,而大部分产品则为资本和土地占有所得”。

    而在中国,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奋斗目标。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occpd手机海报 (11).png

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

    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伟大事业的领导者。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当今快速发展的中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只有在坚持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党的领导能够确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行稳致远。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一路披荆斩棘,解决了各种难题、化解了各种风险。

   从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到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快速发展,再到新时代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始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攻坚克难,使数以亿计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这为实现共同富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由党领导人民群众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人民所期盼的,也是新发展阶段下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利益需要的必然选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同富裕已经取得了丰富的实践成果,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奠定了重要基础。

  因此,在新发展阶段下要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才能确保推进共同富裕的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要以高质量发展为基础。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地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发展问题。比如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这些问题对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地要结合实际情况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建设。

    例如,在一些科技发达的地区,积极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通过科技创新培育发展的新动能,带动传统产业的迭代升级,促进各产业的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高质化发展,不断释放社会创造力。实践证明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它能够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物质力量,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引擎,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比如一些传统制造业城市,通过引入新技术、新设备,实现了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了企业的利润和员工的收入,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我们要从人民性、全局性、发展性、公平性、协调性、世界性等多个方面深刻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全面科学把握这一中国式现代化重要特征的逻辑意蕴和实践要求。人民性是共同富裕的核心特征,它体现了共同富裕“为了谁”和“依靠谁”两个方面。

    一方面,共同富裕的人民性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中国共产党为民服务的初心和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也决定了中国将继续在党的领导下始终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作为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

    另一方面,共同富裕的人民性还体现在对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依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向人民群众学习,深入挖掘群众中蕴藏的智慧和创造力,深刻揭示了“人民”与目标“富裕”之间的内在逻辑和互动关系,也要求我们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在履职中时刻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评判实现共同富裕成效的根本标准。全局性是共同富裕区别于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最显著的特点。

    共同富裕首先是覆盖全体人民的富裕。《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所有制、生产方式和分配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共同富裕的理想蓝图。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提出社会主义追求的是人民的共同富裕。

深刻领悟两会精神,助力共富联合体发展

    我们要深刻认识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的精髓要义。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全球华人华侨共同富裕联合体的发展过程中,要将两会精神贯彻到实际工作中。

    从两会精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明确联合体的发展目标和任务。例如,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要根据国家的政策导向,引导华人华侨投资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项目,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在文化交流方面,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华人华侨之间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

   同时,要注重发挥华人华侨的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通过深刻领悟两会精神,全球华人华侨共同富裕联合体能够更好地凝聚各方力量,打造多元主体共建共享、共创共富的良好局面,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贡献力量。

    在未来的发展中,全球华人华侨共同富裕联合体要以两会精神为指引,不断探索创新,克服困难,在推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发布标准.png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